郭玉敏:加快推动“文旅+”产业高质量发展

2024-06-04 18:16 数字文旅分会秘书处



核心阅读




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。要深入挖掘我省文化旅游资源富矿,发挥文旅产业对消费的促进带动作用,加快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,做好做大做强文旅产业,做好文旅与多业态深度融合、高效协同,谱写山西文旅新篇章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,“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,加快建设旅游强国”“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”。

近年来,我省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机遇,以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,共谋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,全力打响“旅游满意在山西”品牌,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。为深入挖掘我省文化旅游资源富矿,发挥文旅产业对消费的促进带动作用,加快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,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“文旅+”产业发展,作为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和方向指引。要做好做大做强文旅产业,做好文旅与多业态深度融合、高效协同,实现美美与共、共生共荣,谱写山西文旅新篇章。




做好做大做强文旅产业




山西,一个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古老省份,悠久的历史留下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,具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优势。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,持续提升文旅产业在全省的战略地位,对文旅康养产业提出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,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。

聚焦文旅要素,提升产品服务能力。旅游服务六要素“吃住行游购娱”,每个都可以因其独特性、品质化而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,但融入旅游场景就成了城市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今年2月,我省发布了《关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围绕“吃”,要依托三晋地域餐饮美食特色优势,实施“晋菜晋味”提升行动,提升旅游餐饮品质;围绕“住”,要在全省主要旅游城市、重点景区,市场化引进高品质酒店,提升五星级酒店、全球知名连锁酒店数量,培育打造以高品质酒店为引领,主题酒店为支撑,中高端旅游民宿组团发展的住宿体系;围绕“行”,要构建“城景通、景景通、城乡通”的快旅慢游全域旅游一张网,黄河、长城、太行“三个一号”旅游公路,今年将全面建成,要重点围绕周末短途旅游流,在既有高铁线路开行基础上,安排重联运行,推动交旅融合发展;围绕“游”,要实施重点景区打造计划,壮大旅游景区规模,打造优质旅游景区,形成山西旅游景区品牌矩阵;围绕“购”,要推出符合国潮消费需求的产品,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开展宣传营销,深化与知名文创研发机构合作,推动各地结合地域特色推出具有晋风晋韵的“山西礼物”,打造旅游购物品牌。

聚焦文旅资源,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。我省文旅资源丰富,拥有晋商民俗、宗教古建、寻根文化、太行山水、黄河风情、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,这些资源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,还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,为我省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。近年来,我省立足区域资源优势,明确文旅发展定位,锚定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,多方发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今后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开发,重点强化综合运营能力及服务质量,不断丰富产品供给,创新内容要素,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,使文旅产业成为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的“加速器”。

聚焦营销推广,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。我省文化底蕴深厚,旅游资源丰富,要充分利用专业化营销推广能力,将优质的旅游产品推广出去,吸引各地游客畅游山西、体验美景。从营销宣传推广角度来看,首先,要解决言之有物,也就是拿什么优质产品面向市场。其次,是言之有情,能够真正通过内容、服务感动游客,产生兴趣。最后,是掷地有声,也就是创意性呈现,矩阵式宣传推广,实现从产品到内容、服务、宣传,实现交易闭环的营销模式。例如利用抖音(短视频、直播)、小红书、微博等方式,通过培育网红、旅游推荐官、探店达人等方式深挖有趣有用的优质内容,实现城市旅游品牌及影响力的双提升。




推动文旅产业与多业态协同发展




随着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的转变,游客需求趋向多元化、个性化、品质化,旅游需求的迭代和演进速度日益加快。要做好文旅与多业态的协同支撑、融合发展,推动我省文旅产业与多产业共同发展。
围绕“文旅+非遗”,融合民俗文化的历史魅力与时代风采。推进“文旅+非遗”融合发展,应根据非遗“展”“演”特点,分类聚焦。围绕展览展出、可实物呈现的技艺类非遗项目,结合旅游消费场景开发文创产品,打造“山西礼物”,让文化实现经济价值。围绕具有“表演”属性的非遗项目,根据旅游资源属性将杂技、民歌、舞蹈、戏曲、魔术为代表的演艺活动与城市休闲街区、旅游场景、商场公园、主题活动等融合创新,为“城市大休闲”“夜经济”发展增添内容要素,提升氛围感和互动性,让“旅游+非遗”在更广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上融合。
围绕“文旅+科技”,用好智慧旅游及数字科技发展新机遇。近年来,我省积极推进文旅产业智慧化、科技化、数字化,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“大脑”。山西·文旅云作为我省智慧旅游服务平台,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手段,增强了公共服务能力,并实现快捷分析每日省内客流数据情况,为管理者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报告。面向客户端,游山西App为游客提供景区门票、酒店、旅游线路、导游导览等服务,提高了线上一站式综合旅游服务能力。结合我省文旅资源特色,一方面,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推进“文旅+科技”融合发展。围绕文物活化利用,通过VR、AR、虚拟成像、体感交互、数字孪生等让静态的文物遗产活起来、动起来、展现生机。特别是围绕文物监测、场景穿越、人机交互、IP打造、沉浸式体验等方面做文章。另一方面,做好旅游大数据及用户画像深入分析,让“文旅+科技”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智慧“大脑”。
围绕“文旅+乡村”,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。推动“文旅+乡村”融合发展,是激活“乡村微度假”消费市场的重要方向。一方面,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改善交通条件、提升住宿和餐饮服务水平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,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旅游环境。另一方面,要注重乡村文娱活动创新策划及情感连接。比如,结合乡村文化特色,举办文化节庆活动、建设文化展览馆、增加研学体验、还原乡村记忆音乐等,展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,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。特别是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,大量乡村居民迈入城市,但对乡村风貌有着浓厚的情感,应加强乡村记忆和音乐打造,激发情感共鸣,留住乡愁。
围绕“文旅+教育”,跟着课本触摸三晋大地上的历史印记。如今,研学旅行成为青少年群体的“第二课堂”,是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学生与自然、科技、历史、地理、人文对话感悟的一种方式。在平遥古城、乔家大院、张壁古堡、云冈石窟、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等旅游景区及场馆,聚焦文化资源特色,开发研学课程,打造研学基地,使“诗和远方”完美交融。推动“旅游+教育”产业发展,首先,要为学校组织开展课外研学实践提供政策保障。其次,要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研学课程、研学基地及专业化研学服务企业,因地制宜重点推出有特色的研学主题,由相关单位组成研学基地评价工作组认定,并积极与教育部、中国旅行社协会推荐成为全国研学基地,吸引外省学子前来研学体验。再次,要提供资金支持,比如围绕乡村振兴为留守儿童提供了解山西的机会及资金支持,协同各金融机构、社会力量为研学基地建设升级提供资金保障。
围绕“文旅+演艺”,沉浸式穿越岁月长河来一场“古今对话”。我省围绕文化历史典故,不断丰富景区服务业态,打造了《又见平遥》《太行山上》《如梦晋阳》《遇见娘子关》等优质演艺项目,增加了游客的停留时间、提升了景区文化内涵、带动了周边产业经济发展。为推动我省“文旅+演艺”产业发展,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要素服务,促进演出市场繁荣,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等场所,引入戏曲、民歌、非遗等表演。我省旅游资源主要以历史文化、文物古建、自然风光、红色文化等主题为主,应持续深挖区域文化特性,将区域有特色、有历史传承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,通过演艺等方式充分激活旅游景区活力。也可以利用科技手段,比如灯光、水幕、无人机、机械装甲等现代科技吸引游客。
围绕“文旅+美食”打造以美食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旅游发展模式。美食作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提升旅游体验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传播文化等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。对山西而言,大量美食藏在民间,应加大民间小吃征集及创新工作,以面食牵引晋菜发展,带动晋菜崛起。打造有特色的美食街区、休闲广场、美食特产、街边小吃,促进夜经济及城市大休闲业态的快速发展。同时,围绕当下预制菜发展机遇,加快山西风味预制菜产品研发、生产、营销,抢抓市场份额。
从市场发展趋势及消费需求来看,“文旅+”业态广泛,与体育、会展、影视、动漫等都有不同的融合方式。只有做强做大做好文旅产业,发挥资源优势及价值,对周边省市游客形成强大吸引力,才能促进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,使山西真正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。


作者:郭玉敏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数字文旅分会理事及特约研究员 山西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秘书长山西文旅云游集团(作者单位)





END




数字文旅分会秘书处整理出品

转载请注明出处

内容来源:山西日报

整理编辑:海姝鑫

审核:闫建豪

监制:王运谦 郭艺骅

总监制:李永宠







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数字文旅分会

数字文旅分会是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的重要分支机构之一,是由山西省文化、旅游、信息化等多领域各级各类专家、学者以及在数字文旅、智慧旅游、AIGC等领域具备特殊技能的人才等自愿组成的全省性、学术性、非营利性社会团体。力于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,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,为数字文旅专家学者服务,推动区域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、促进目的地文旅数字经济发展、用数字技术建造智慧文旅生态链。

分会拥有政府联系专家、学术带头人、数字产业领军人才、高校学者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近200名,其中高校教授学者占15%;机关及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占12%;各级各类研究机构、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占22%;景区、酒店、OTA等相关文旅企业代表占36%;文旅网红、媒体从业者、航拍建模人才等内容创作者占15%。此外,还吸收了大量省外研究人员与行业知名文旅专家学者。


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数字文旅分会秘书处

张女士:15035697651

海女士:16613883880


© 数字文旅分会秘书处 出品
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提交评论
评论一下